ISSUE 436
Dear b&bx走讀臺灣!林立青.寫下工地百態,走進社會底層的真實感動

 

Dear b&bx走讀臺灣

從閱讀走進台灣,遇見迷人精彩的美好在地!

第二輯,邀請林立青老師

不只紙上閱讀,更要實地走訪現場

與在地人情搭肩,打開五感探尋台灣新風景!

午後陽光正朗,我們擦肩萬華的市井街情,穿越百年街廓的風華,而時常穿梭在街邊巷口,和在地人有說有笑,酷酷地雙手插口袋,一身黑色工作服、黑色腰包,散發做工人的務實氣息——那是林立青,夾雜台語的玩笑看似隨興豪爽,但談起在社會底層的觀察則一臉正色,不僅為工地發聲,也長期深耕萬華,跟著他的隨心腳步,走讀臺灣最真實的人情物語!

 
 

從工地到寫作,挖掘社會角落的真實

林立青,人稱工地作家,身懷做工與寫作的雙重技能,非科班出身的文學家,工專土木科出身、當過監工的他,親身經歷工地百態,直言不諱是他的本性,《做工的人》、《如此人生》接連書寫社會底層的處境及生活,《做工的人》更翻拍成電視劇,更在今年入圍9項金鐘獎。這次,他拿下工地安全帽,和我們聊起從工地到寫作的人生經歷。

 

隨一路寒暄,林立青為我們領路來到剝皮寮歷史園區,一問起眼前的傳統建築,他便滔滔講起在地的歷史舊聞、建材工法,也帶著我們認識歷經清代、日治、民國的舊時紅磚牆和屋簷,「很屌吧!這些磚頭要自己觸摸才感覺得到,光是從書上是不夠的。」飛快的語速說著專業的建築知識,他笑說是過往在工地養成下指令簡單、精確的習慣。從小沒有太高遠的志向,國中畢業上了東南工專土木科,對課業少有興趣的他,打電動、把妹樣樣來,讀完五專二技後就直接到工地當監工,上從政府廠商、下至師傅工人,一切責任溝通都由他來,而在水泥圍牆內的世界遊走四、五年,也讓他看遍工地生態的人性和溫暖。回憶起工地生活,他一邊搞笑地模仿工人幹譙,也分享當監工的觀察,「別看他們很粗獷,其實也有可愛的一面,還會幫我去求姻緣欸!」和工人站在一起同苦共樂,即使每天垃圾話,還是會拍拍肩互相安慰,懇切的溫情是工地裡動人的光輝,而他更看清笑容背後,那一言難盡的現實處境。

 

回想起最初的寫作,學生時代左手寫無名小站,右手寫風花詩詞追女生;而現在,他寫起在工地所見情景,「就是為了上網跟酸民吵架啊!」林立青爽快地承認執筆的契機,便是想為工地發聲討公道,「很多人不懂工地,破除既定印象是第一步。」寫作當作發洩怒氣,也直視社會角落的黑暗面,打開電腦敲一敲鍵盤,滿腦子的故事傾洩而出,社會小人物流露的情感,在他質樸的文字裡顯得立體動人,直白率性的個性,更讓他獲得許多共鳴。而隨出書爆紅,他也體認到當監工與作家的身分差異,「我是學會說話才學會寫作,當監工講話要單刀直入,作家則要婉轉的直接,很有趣。」他也感慨像是階級流動般,成為了暢銷作家,才有了發語權,正因如此,更有一股使命驅使他不停書寫、挖掘真實。

 
 

閱讀啟蒙觀點,親身體驗更有收穫

回憶起閱讀的起點,從小家境不是特別富裕,時常泡在學校圖書館看書,沉浸在金庸古龍的武俠江湖,又在黃春明、白先勇的經典文學裡啟蒙觀點,閱讀,讓他開闊了眼界,也成為印證經驗的途徑。像是從萬華的耆老聽來,流傳日治時期的台北大鼠疫,當地人迎請青山王繞境祈福,但發生的確切時間其實是在明鄭時期,「你聽別人講,還是會有錯誤的地方,閱讀才能幫你校正正確的資訊,給你對的指引。」

 

「自己親身的經驗,永遠比書上的知識重要。」「這就跟你看了 100 部 A 片,但你沒有真正跟人上床過,感覺就是不一樣嘛!」粗淺直白的解釋,惹起現場一陣哄堂大笑。不只紙上閱讀,在寫書時,他總在清晨創作,因為白天的時間,他都會走出門,到街上和在地人聊日常、聊故事,從中挖掘許多口述歷史、生活記憶,「即使加油添醋、不準確,可正是有這些人在這裡生活才有傳奇可談。」知識需經過練習吸收,也需要實踐才會有所回饋,而到現場走訪一趟的體驗收穫,手的觸感、氣味濕度,嚐進嘴裡的酸甜苦辣,即使用所有最精準的文字、影像都難以替代。

 

從閱讀到寫作,說回自己筆下的台灣,「這就我家啊,我當然最懂!」語氣帶著自豪,在台灣旅行時,他喜歡台南的小吃、台東的好空氣,每個地方都有吸引他的特色和本質。而旅途中,他更重視與人的互動,「與其說特別喜歡哪裡,不如說自己哪裡讓人喜歡吧。」風景無限好,但遊歷各地,能受到當地人的歡心接納,更令他深刻這片土地的情誼。

 
 

導讀萬華,打開五感認識台灣

2013 年,他因建設工程來到萬華,跟著當地師傅、工人聽遍奇聞軼事,也從鄰里長、檳榔攤打交道,慢慢理解在地的裏文化,更一路深耕萬華至今。從 2017 年開始,他時常受邀到藝文展覽當起導覽員,帶讀者走入萬華,從第一家魷魚羹是誰、第一間賣米苔目冰的店在哪裡,他都能信手拈來。「很多人對這些歷史都不懂,但很想知道。」在一次次解說舊城紅磚、玻璃的學問及歷史,他發現,許多參與者雖然從未接觸過,卻從驚訝反應到熱切求知,對台灣的時代變遷感到好奇,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周遭事物。

 

從文本書籍走入在地風景,走讀也是一種閱讀方式,他認為走讀的意義,要回歸在地,以地方誌的形式呈現,和帶動各地培育深度導覽員,「畢竟文化導讀和教育結合,才是真正愛台灣的鄉土教材。」拋開填鴨式的教育,腳下的土地正用最親近、赤裸的樣貌,訴說昔日歷史的精彩風華,「你讀過天皇老子、古今文人,但你知道,剛剛走過的古道是全台北最古老的街道嗎?」或許這些長久累積的歷史形式、內容有所變化,但精神不變,在他眼裡,台灣正在尋找自己的樣子,做到融會貫通分享出去,正是他期望傳遞的走讀精神。

 

閱讀,是認知的開端,而走出門,才能將知識如實落地。一手拿保力達 B、一手執筆,林立青發揮在地草根精神,用身體去體驗社會,用文字針砭時弊,走進街坊巷弄一探何謂生活、觸摸一磚一瓦尋遍歷史跡痕,他頭頂著光,腳踩大地,用一顆赤誠的心,寫下屬於他的如此人生。

 
 

2021 走讀臺灣,百條文化路線精彩登場!

今年以「文史」、「藝術」、「產業文化」、「生態科學」、「社會關懷或文化平權」及「臺灣文化協會百年啟蒙」等六大主題,遍布全台、設計超過 100 條走讀路線和深度體驗活動,柔道國手楊勇緯、藝人黃子佼、作家林立青及導演王小棣等 30 位各領域知名人士也共同響應,更特別邀請社會學家李明璁老師,規劃大稻埕、鹿港、台南及宜蘭四條經典路線,一起從文字探索台灣,隨心走讀在地的美好風景!更多精彩路線請至「走讀臺灣」官網搜尋!

 
 

照片|人間猫攝影(Website / Facebook / Instagram

 

從閱讀走進台灣風景,體驗在地的生活紋理

用雙腳踏訪市井街巷,慢晃舊日時光

跟著林立青老師,在萬華穿梭歷史記憶

Dear b&b 為妳推薦三間美麗新生的風華旅宿

在鹿港紙藝探索創意、在台南行步藝文美學、在宜蘭徜徉愜意書香

蘊藏文化的美好驚喜正等著妳!

鹿港異想的紙藝天地|宮后文旅

如果鹿港有一種顏色,妳想那是帶著赭紅色的嘈雜,街景交錯日治復古建築與平房老屋,時空彷彿倒退了幾步,各式宮廟的香煙裊裊,氤氳罩住人們的身影、捎來暖暖人情。轉入天后宮後邊的巷弄,街道忽然靜謐,轉角處新穎明亮的宮后文旅,衝擊著旅人的印象與雙眼,為這小鎮佇立一處文化設計新據點。

前往旅宿
台南快意的美學旅所|快活慢行

行過台南,交會於百年歷史流轉的一道道圓環,當時間慢悠,妳來到藝文匯聚地藍曬圖文創園區一帶,街角的風鈴花木燦黃相迎,比鄰相仿的民宅隱身一處質感俐落,騎樓下的單車整齊排放,落地窗裡的溫黃燈光隱約透出個性風景,快活慢行,以簡約而細膩於心的設計,為旅行的妳連結城市新美學。

前往旅宿
宜蘭慢步調的書香風景|行口文旅

火車駛過一個又一個山洞,穿越山海,一路行向蘭陽平原,「宜蘭站到了!」走過車站旁的老倉庫群,絡繹人潮穿梭於公共藝術間,走過熱鬧的街道,轉個彎,在康樂路上,一幢三層樓高的老宅樓,刷上白色的新風貌,行口文旅,集散舊時代的文化底蘊與新時代的創意,邀妳由此出發,探盡宜蘭的人文風景。

前往旅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