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435
Dear b&bx走讀臺灣!李明璁.從世界到台灣,探照人生社會學

 

Dear b&bx走讀臺灣

帶你走進台灣,閱讀在地的美好風景!

第一輯,邀請策展總顧問——李明璁老師

分享他隨時代起伏、解惑人生的起點,閱讀與旅行的探索與悸動

跟著他自由的走讀腳步,Let’s Keep Walking!

偶然走進社會人類學的視野,讓他登足知識的山丘,閱覽名為世界的書;偶然彎進巷弄裡的庶民風景,就此潛心菜市場哲學。一路上,他的身影和目光,無時無刻在走與讀之間穿梭流動,一切生命的偶然成就了必然,他是學者、作家,也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他是李明璁,遊歷世界走回台灣,透過閱讀為人生解答,更深入走訪在地人文,看見台灣蘊含的土地故事。

 
 

從疑問透視人生,回家鄉貢獻所學

李明璁,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人類學博士,曾任教於台大社會學系,現於北藝大執教。2019 擔任公視《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主持人,節目更在去年榮獲三座金鐘獎;今年再度以第二季入圍包括生活風格節目主持人等四項金鐘奬項,讓更多人從他的視角走進市井。這天,來到台北大稻埕,從人聲鼎沸轉入靜謐小巷,走進李明璁老師的工作室,空氣流動著書的氣味,各種語言書籍、電影海報散佈其間,他頭頂招牌爆炸頭,淺褐色紳士帽搭配一身清爽的白襯衫,輕鬆幽默的口吻裡,飽含數十年來累積的觀察與思緒,他的人生經歷宛若一條川流的河,從高學歷流向傳統市井,偶有轉折波動,匯聚如今的生命樣貌。

 

「其實我以前就是小文青啊,喜歡文學、玩音樂,還想當導演。」17 歲的他有個創作夢,然而正處台灣解嚴的時代背景,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改變是當時的關鍵字,於是夢想轉向現實層面,「不是想成為誰,而是想看我所生長的地方會長成什麼樣子。」大學開始投入各種學運和社運,用身體碰撞體制,熱血激昂後,他則前往清大社會研究所,埋首社會學回縮沉澱,又到立法院國會當助理,試圖從體制內做出改變。「但終究能改變人心的,是從教育和文化去影響。」他察覺到啟蒙自我的一切正是出於文化的涵養,帶著內心滿溢的求知欲望,飛往英國劍橋大學,讀起談論文化最扎實接地的人類學,從更宏觀的視角,探尋世界的脈絡。「人生經歷的一切,是偶然也是必然。」一路以來,他所做的每個決定並非基於功利,而是跟著時代去回應,許多的偶然加起來成了必然,形塑了他起伏的人生軌跡。

 

然而,在劍橋擁有發展機會,他卻毅然選擇回到台灣,「出國的原點就是帶著一堆疑惑,學習在台灣不解的地方後就回來,僅此而已。」沒有煽情的偉大理由,只有一股不移的使命驅使。爾後,離開任教十餘年的台大,大膽創業成立探照文化,將研究正業做為核心,跨足出版、策展、設計等領域,期許成為導航方向的探照燈,在不起眼之處發現寶藏,將一生所學落實於社會。

 
 

邊讀邊走!閱讀和旅行,成就生命的再發現

說起第一次接觸閱讀,出身於勞工階級的家庭,父母卻積極培養他自讀的習慣,幼稚園就在招牌上識字、國小開始讀福爾摩斯,在那時,閱讀是遨遊世界的入場券,更成為一路成長的心靈寄託;到了現在,對他而言,書仍是生命中重要的百解憂。閱讀,不只從書頁,散步、旅行也是廣義的閱讀,他創作了《邊讀邊走》一書,「走讀是流動的,像翻閱一樣是動與靜的持續。」閱讀是獨處、蜷縮於文字,走,則是迎向未知、與他人相遇,兩個詞彙各自獨立,卻又相互對映,彷彿宇宙冥冥中有著牽引,從日常發現新事物,也開啟新的機遇與可能。

 

「所有旅行的目的地都是回家,旅途中所獲得的,都是對家有不一樣的想像和期待。」踏足過許多國家,看遍無數風景,卻同時投影過往的記憶,讓他無一不想起台灣,「不是想蚵仔煎、麵線那些啦,是想著自己學的東西怎麼影響台灣。」他笑說,自己是個散漫隨意又任性的旅行者,有時像公路電影開著車四處漫遊,或住在民宿哪裡都不去,將無聊視為另一種有趣的體驗,而在不同年齡、時間點的旅行,也會擁有更深層的發現與體悟。「旅行不是完成式,每一趟旅程,回過頭來看都會有新的再發現。」

 

而回到台灣的這些年,他總是身體力行地走讀城市、巷弄,「我覺得這幾年又在留學旅行,不是在他方,不是世界推崇的學府,而是在我的家鄉台灣。」人生的第二次留學,是走出學院,深入傳統菜市場,豐富的市場文化讓他為之著迷,卸下既有的學者身段,重燃初次認識社會學、深入群眾人心的悸動,「學者本來就是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不能被象牙塔限制住。」在人生旅程繞了一大圈,立足點都是為了更理解家鄉,貼近土地貢獻所學,更積極投入文化圈與地方創生。

 
 

從走讀出發,讓更多人認識地方豐饒

談到今年的走讀臺灣,老師擔任策展顧問,規劃了大稻埕、鹿港、台南、宜蘭共 4 條經典走讀路線,結合各地的生態、文史、藝術、產業及社會平權等主題,以文本閱讀結合文化路徑,不只深入考察行程,也與許多民間團體、地方工作者合作提案,創造更多元豐富的知識體驗。「其實我只是策展平台的角色,歸根究底,培育地方、回饋在地才是重點。」期望拋磚引玉,帶動地方源源不絕的深度走讀,讓由當地人領路的導覽生態能夠永續經營。

 

「過往執行的經驗可能會有走多於讀、或讀多於走的失衡狀況,這次各地的提案相對平衡許多,創意與深度都有顯著的進步,我想這也是地方文化工作不斷深耕的展現。」他認為,走讀的閱讀形式,能帶領參與者實際透過身體,跨越既有的認知,挖掘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讓走與讀的關係愈來愈緊密。「走讀的精神其實就像擀麵糰一樣。」「讀」是走向內心、咀嚼反思的狀態,就像麵糰縮起來,而「走」則探索外界的人事物,如將麵糰擀薄、不斷延伸擴展。同一塊麵糰在經過數十次揉捏後,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美味,而經歷一次次反覆的閱讀和旅行後,人們的生活也會產生新的詮釋與改變。

 

走過社會人類學的寬闊視野,走過街巷的市場人情,人生所遇的偶然,逐漸堆砌成必然的累積,從中參透人生的本質,而他的腳步從未停下,像是一位逐風流動的行者,邊讀、邊走,大至世界闊土,小至斗室微物,他用半生的歷練與本心,貼近地面、探照社會,當前進的號角再起,自由的旋風又將帶他踏向無窮之中。

 
 

2021 走讀臺灣,百條文化路線精彩登場!

今年以「文史」、「藝術」、「產業文化」、「生態科學」、「社會關懷或文化平權」及「臺灣文化協會百年啟蒙」等六大主題,遍布全台、設計超過 100 條走讀路線和深度體驗活動,柔道國手楊勇緯、藝人黃子佼、作家林立青及導演王小棣等 30 位各領域知名人士也共同響應,更特別邀請社會學家李明璁老師,規劃大稻埕、鹿港、台南及宜蘭四條經典路線,一起從文字探索台灣,隨心走讀在地的美好風景!更多精彩路線請至「走讀臺灣」官網搜尋!

 
 

更多採訪幕後花絮請上 Dear b&b Instagram 閱讀!

照片|人間猫攝影(Website / Facebook / Instagram

 

走讀台灣的豐饒景致,看見在地的美好傳承

深入土地的視野,閱讀在地風景

在李明璁老師駐點的大稻埕,遇見昔日百年風華

Dear b&b 更為妳推薦三間漫融古意的美好旅宿

從鹿港古鎮、台南府城到宜蘭老城,放緩時光悠悠,疊映你的旅行新故事

鹿港古鎮的時光美學|鹿港以安

午後,跟著鹿港的風彎入平常街巷,幾戶老人家開著門、放學的孩子騎著腳踏車,時光漫漫彷彿放慢了年代的步伐,散步的風景卻在遇見鹿港以安時瞬間切換,黑格落地窗裡嶄新的設計風景,是鹿港經典風情裡一瞬新意,而步進門內的紅瓦及暖燈卻仍藏匿著復古溫煦的痕跡,等待新舊故事彼此疊映。

前往旅宿
台南街巷的溫樸老宅|大戶人家-安築

台南的陽光把時間烘得暖洋洋,轉進巷弄中,氣息間有古早味的溫暖,一方淨白悄悄探出頭來,安築像朵害羞的小白花,綻放在一群低矮的平房中,搖曳於羊腸小徑的微風裡,是一不小心就會錯過的風景,所以主人小歐總是用比陽光還燦爛的笑容,帶領每個拜訪的旅人進入──大戶人家-安築

前往旅宿
宜蘭市井的日暖小房|白紙寓所

穿過市場收攤漸漸散去的擾攘,羅東夜市不遠的巷弄街邊,一幢尋常民宅寫著低調的招牌字樣,白紙寓所,日光晾在騎樓的老派摩托車上頭,悄悄滑開一樓的木門,也悄悄揭開留駐於人們心頭的一隅美好,當古物老件搭起時光的肩,點踏著舌尖的溫柔,舞著小步,彷彿回到最初,屬於妳的那間房。

前往旅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