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320
孕育的力量;策展人 劉真蓉.當代連結傳統,孕育台灣城市策展的跨界新力

展覽不只是展覽,城市不只是城市

從白晝之夜到文博會,她以當代眼光,重新連結傳統文化

 

Dear b&b 五月特輯「孕育的力量」

我們邀來策展人劉真蓉,從空間開放到文化再造

走進名為「台灣」的展覽場,開闢城市的策展新想像!

夜如白晝燦爛,從台北大稻埕行過兩百年的歷史風華,以藝術展演接連點亮台大校園的無數轉角,更橫跨華山、松菸與台北機廠等場館,延伸地方風土與表演的嶄新想像。城市即是展場、事件即是舞台,策展人劉真蓉,她以當代的開放眼光,重新連結傳統文化,在今日的流動時空,演繹台灣藝文展演的策展新力!

 
 

台中地景環境的啟發,荷蘭的開放性思考與策展

劉真蓉,既是景觀建築設計師,與先生陳漢儒、來自義大利的 Alessandro Martinelli 共創 BIAS 衍序規劃設計與陳漢儒建築師事務所,也是台灣多項藝文活動的總策展人,擔綱統籌 2016、2017 年白晝之夜,以及最近落幕的 2019 年臺灣文博會。這天,在門前綠意點綴的辦公室裡,初次見到真蓉,留著俐落短髮的高挑身材,神情剛開始有些嚴謹,笑說每天早上都要一杯咖啡。大學主修景觀建築的她,向來喜歡認識環境,從小家住山海交界的豐原,習於城市的繁華便利,假日不是上山到新社的爺爺家、就是大甲海邊的外婆家,不同的土壤與地景變化,也潛移了她對環境的敏銳覺察。

 

「我很喜歡荷蘭的開放性、實驗精神,和討論城市的方式。」後來遠赴荷蘭留學,不只是當代影響深遠的建築師匯聚於此,真蓉更欣賞他們開放的思考方式,而且「荷蘭人做每件事情,都以荷蘭為驕傲,以國家的角度思考。」從最早的海盜歷史到土地低漥的先天劣勢,即使歐洲列強環伺,荷蘭自大航海時期積極開拓經商的航道,直到現在,荷蘭的設計、金融等眾多品牌聞名全球,「他們有很強的實驗與實踐精神,從意識行銷到全世界的國家。」而荷蘭的建築,也以社會、生態的上位概念出發,「會往外面去想、往城市去想,不是往裡面去想。」比起構思空間本身,建築之於周邊地景、之於社會的意義更是關鍵。

 

同時,曾經在荷蘭的 MVRDV 事務所實習,真蓉從旁學習到垂直村落的實驗性研究,近幾年回台灣後來才意識到,「當時就在策展,只是台灣還沒出現這個字。」相較於以往傳統認知的展覽陳列,「MVRDV 將所做的研究一一展示出來,整合各種介面與空間,其實就是策展。」從思維的宏觀,到實地執行的開放性,更無形中涵養為她日後統籌策展的重要能力。

 

不只開放城市想像,更創造傳統與當代的文化連結

「在歐洲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城市開放。」也是真蓉回台灣一直最渴望實踐的城市命題,因此,終於等到台北的「白晝之夜」,將她在巴黎所見的白晝之夜,重新帶回台北的空間、回到不同年齡的市民,台北化身一座美術館,2016 年由大稻埕、北門、台灣博物館,走過台北歷史兩百年,「我們先將城市空間開放,再開始放入藝術表演。」活動當晚,不分年紀男女老少、也有許多外國人湧上街頭,信箱更瞬間塞爆,「看到許多人說像巴黎、像倫敦、像紐約,投射了各自的城市經驗,就是我想做的『城市開放』。」不只開放,2017 年移師台大與溫羅汀,更選擇透過空間講不同的話,每個轉角、每個時段都有不同演出,她心目中的白晝之夜,「重點已經不是看藝術家,而是整體的氣氛,人與人在一起的感覺,很像解放這個城市。」

 

永遠不重複的案子與創意,真蓉運籌的角度也不斷調整,以往多是從城市的空間出發,到了陽明山「URS27M 郊山友台」學會從製造事件開始,透過策劃課程而營運空間;後來策劃桃園「大溪大禧」,更是她轉以文化事件的轉捩點。記得留學時,荷蘭的老師問她怎麼看台灣的文化,卻回答不出來而有些心虛;到了大溪大禧,參與「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之稱的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真正深入社區、廟宇的社群,才驚覺自己已經二十年沒有參加傳統祭典!意識到雖然生活在台灣、工作也經常蹲點田調,竟然如此不熟悉台灣的文化,真蓉深有所感地說,「台灣許多文化源頭正在消逝,我們不能單從空間規劃,而是必須『重新製造』文化的事件。」如何創造傳統與當代的連結,延伸到人在現代的都市空間生活,更成為她帷幄的軸心。

 

到了今年的 2019 臺灣文博會,不僅橫跨台北圓山、華山、松菸等場館,也以文化敘事切入,最大亮點的演變舞台打破了舞台疆界,更集結台灣新銳設計與編輯團隊,開闢桃園、台南、屏東、台東四大地方館,以及地方誌的深度書寫,甚至打開了台北機廠的漫漫長軌。「我很難說文博會一個展覽,而是一個流動的事件,在這裡發生。」透過當代的設計、策展,重新敘說傳統表演藝術,也讓更多人認識台灣文化、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不只獲得文青同溫層的迴響,也看到老年人和年輕舞者學舞、專業釣客跑來釣蝦場與表演者共同垂釣,她感動笑著說,「當你有個想像,和所有的人一起完成,那個張力非常大。」真蓉更認為,「重點不是展覽,而是藉由發生的這個事件、空間與生活的變化,進而影響大家看事情的角度。」她的策展,並不囿於展覽本身,更為社會注入多元精彩的思想火花,催動台灣文化與創意的新生!

 
 

和小孩一起學習新平衡,落地台灣走向國際

文博會剛落幕,真蓉也回歸到生活,談到小孩的她表情更顯柔和,露出母親的溫暖笑意,笑說自己一直在尋找媽媽與各種角色的平衡,「工作是只要努力必有成果,總以為做好設計就能解決一切;但當了媽媽,會是另一個腦袋,需要 upgrade 更多不同方面的智慧。」凡事竭盡所能如她,在母親的角色裡,也彷彿一起成長學習,學著為小孩考慮得更長遠,「我最近正在煩惱要讓兒子唸什麼學校!」更不知不覺參與更多農業、文化教育等不同永續性議題,將母親關懷的心,帶進工作的場域孵化育成。

 

「台灣,只要你願意回來,很多事情都可以做。」相較留學時期,她更嚮往荷蘭、香港的國際機會,當時因為結婚而回台灣;但現在,她反而鼓勵學弟妹趕快回來,「每個人都一定要落地。」台灣還有等待創造的可能,等待更多人為台灣行銷國際。也因為島嶼的環境,台灣兼及山海、城市等豐富人文地景,也有安全現代的生活,「每次和外國人介紹,他們一定會愛上台灣!」而且相較於亞洲其他國家,韓國人畢業一定進大公司,日本也不像台灣能輕易創業、開一間自己的店,「台灣,很自由啊!」是一個能讓年輕人創造、實現自己想法的地方。

 

未來,真蓉不只期待台灣和國際之間有更多連結,期許和團隊一起朝向獨立規劃、面向國際,創造智慧產值而發展;也持續透過長期公共性的建築、地域性策展,傳遞台灣在地的文化與生活樣貌,像是第二年負責的七月大溪慶典、九月基隆的城市策展。在這座名為城市的巨大展場,人們是觀眾、也是創作者,她為當代打亮燈光,聚焦於文化,發散於社會,攜手這片土地的美好串連,一起以策展啟動城市的開闊想像。

 
 

更多採訪幕後花絮請上 Dear b&b Instagram 閱讀!

 
 

照片|Niva Hu(Instagram

 

連結生活記憶,住進旅宿文化風景

真蓉說,認識文化才能認識自己

透過空間與藝文的策展,重新連結傳統與當代的精彩

 

生活即是文化展演,我們也精選三間旅宿

拜訪懷舊光陰的幸福旅社,跟著原民文化導覽與創意飲食

重回百年古厝的書院時光,邀請妳,住進這片土地豐養的文化風景

屏東魯凱文化的創意新饗宴|魯魯灣

那日驅車來到屏東禮納里部落,靜謐的平日只有幾個塗上鮮豔原民風采的店家與旅人散落街道,偶然小貓越過腳邊,來到以魯凱族姓氏命名、頭目太陽之子魯魯灣的家,戶外空間上映著圖騰的米白布簾、石板元素與綠意拼貼,搭上獨特的斜木屋頂,隨那幢溫馨的頭目家餐桌上之飄香氣味探前。

前往旅宿
苗栗傳承一甲子的幸福旅店|新興大旅社

午後,苗栗火車站安穩地撐著藍天站立,步進街巷的老房下,燕子在天花板上築了巢穴,想著隨時都能回家,而一旁透明的門上印著「新興大旅社」的老派字樣,這回面著這扇簡單陳舊的玻璃門,頓時間,腦海閃過了老家的記憶,推門遇見一甲子客家情懷,續寫舊時旅店的幸福生活光陰。

前往旅宿
新竹百年客家古厝風華書香|羅屋書院

暖陽和煦,依著老街屋描摹新竹關西小鎮的生活記憶,直至街道尾端折彎而下。駛過田間小路,駛過南山大橋,環繞南山的鳳山溪水聲潺潺,涼風漸斜了日光,那戶座落於南山腳的客家傳統合院,紅磚與石瓦疊砌,門樓上書著文雅字聯,細說迭經百年的風華歲月,傳承羅屋書院的美好今昔。

前往旅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