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267
花蓮之所以花蓮.從歷史出發,現代花蓮城的記憶巡禮

從過去的洄瀾,到現在的花蓮

數百年的歷史,藴育多元族群文化、經典日式建築

更有豐饒的礦藏田園,成就了如今的花蓮城

 

今年五月,Dear b&b 花蓮特輯首發——

從歷史出發,帶妳走過洄瀾四百年,一探花蓮的記憶巡禮

花蓮,之所以花蓮,不只坐擁東岸的大山大海,也與她數百年的歷史息息相關,更有多元的族群文化,賦予了花蓮獨特的美好模樣。Dear b&b 花蓮特輯第一站,從歷史上的花蓮,追尋島嶼東境的前世今生,帶妳走入花蓮的記憶巡禮。

 
 

從原民文化與古地名探索花蓮

我們所熟悉的花蓮,擁有豐富的原住民文化,不單是許多知名的運動與歌唱明星,也包含阿美族的豐年祭、布農族的八部合音、泰雅族善於狩獵或紡織的黥面等各族文化。現在,妳也可以走入部落,參加森林探險、手作工藝、務農等有趣體驗,更能在旅途中,挖掘古地名、傳統習俗裡的花蓮故事。

 

最早的花蓮,早於文字歷史記載之前,當時就是原住民的天下。許多現在使用的地名,都來自原住民語,像是16世紀初西班牙人來到台灣,在花蓮遇上撒奇萊雅族(Sakiraya),誤以為地名「奇萊」,而稱呼花蓮市區為「奇萊平原」,將台灣百岳奇峻之首稱為「奇萊山」,也就是登山好手憧憬、卻也難以征服的黑色奇萊。而清領時期的漢人移墾,也以美崙溪口到花蓮溪口一帶,河海交會回轉的波瀾,帶來了漢語的「洄瀾」地名,包含北濱公園旁的美崙溪口,也是花蓮少數的衝浪點;或是鹽寮的七七高地,讓妳登高俯瞰花蓮溪的洄瀾壯闊,同時眺望太平洋的無垠海景。

 

不只地名,中國清朝政權的到來,也連帶影響了原住民的文化傳統。歷史上最有名的是,清領時期為了開山撫番,1878年爆發的「加禮宛事件」,當時撒奇萊雅族頭目慘遭凌遲、頭目夫人被巨木壓碾身亡,部落從此流離四散、隱匿為阿美族的分支。直到2007年,撒奇萊雅族才恢復族名,現在每年舉行火神祭(Palamal),敬拜當年犧牲的頭目夫婦為火神,在歌舞中追思祈福的虔誠祭儀,也邀妳走入浴火重生的部落記憶。

 

走訪日本移民村與二戰花蓮港

保存不少日式老屋的花蓮,日治時期不僅開闢現代交通,也奠定了都市計畫的基礎,更首度在地圖上,將洄瀾一帶獨立為「花蓮港廳」,成為日後花蓮的地名由來。

 

其中,最知名的三座官辦日本移民村,以棋盤狀道路規劃,設置派出所、醫療所、小學校與神社等,將花蓮作為日本農村化的指標;更因製糖、樟腦等產業發達,吸引客家人大量移居鳳林開墾、形成客家聚落。近幾年,許多戰後遣回日本的「灣生」日本人也紛紛回到花蓮尋根,包含當時「吉野村」的吉安慶修院、吉安國小,現在壽豐的「豐田小學校」、「豐田派出所廳舍」、現為碧蓮寺的「豐田神社」,都值得妳漫步村落街坊,探索日本移民的昭和記憶。

 

不僅如此,也隨著日本內地延長、二次大戰爆發,政府積極建設花蓮的海陸交通,透過花蓮港到壽豐的鐵道、基隆到花蓮港的航線,帶動製糖、樟腦、林業的工業發展;接連發展軍事重化工業,掀起花蓮第一次工業革命!直到現在,改為文創展演空間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依然能窺見東部鐵道的緣起;當妳走在花蓮美崙溪畔的「花蓮港兵事部」、大家熟知的松園別館,以及附近的「將軍府」日式官舍,甚至台肥花蓮廠的前身「花蓮港煉鋁廠」,還留有戰時防空洞與槍砲的痕跡,彷彿也走過了二戰時期的煙硝花蓮港。

 
 

走過二二八,迎向花蓮新生活

遠離了戰爭,同樣經歷二二八傷痕的花蓮,後來從農林業到石化業,走向觀光發展,更因為「半農半X」風潮,成為城市人移居的理想境地。其中,在北濱曙光橋附近的和平廣場,設置的二二八事件紀念碑,深刻著花蓮不為人知的歷史過往。相較於西半部的激烈抗爭,花蓮最著名的鳳林張七郎醫師事件,卻是當選台灣最早民選首長之後,而遭到槍決,直到1990年代才獲得平反。而當年的憲兵隊、現在的洄瀾人文館,就是受難者最先受到訊問的情治機關。

 

今天的花蓮,除了大家所知道的石材場、手工藝品,大理石、台灣玉的開採,曾是1970至1990年代世界第三大出口地,也依然是花蓮兩大經濟命脈之一,更有全國第一座石雕博物館,集結花蓮的豐富礦石與石雕藝術。農業方面,也在稻米之外,從日治時期的甘蔗製糖,轉往無籽西瓜,到後來的舞鶴紅茶、鶴岡文旦等經濟作物,更走向精緻農業,現在許多果園、農場提供「從產地到餐桌」的食農教育體驗,讓來自都市的妳親近土地的美好。

 

至於,花蓮之所以成為無煙囪的觀光大城,則是2001年台灣實施週休二日、民宿開放設立,也因為2004年無毒農業興起,吸引年輕人返鄉、移居花蓮,讓花蓮成為理想生活的代名詞。小農、手作、飲食與旅宿的出現,也有串聯小農的花蓮樸門部落、環境友善農夫的花蓮好事集等,造就了生活與消費的新型態,推廣農作、環保理念之餘,更是花蓮在自然景觀與歷史古蹟之外,歡迎妳停留的街坊小店,交流花蓮富有人文溫度的在地生活。

 

來到花蓮,歡迎妳開闢一條時光隧道,從奇萊、洄瀾到花蓮港的歷史記憶,層疊到我們所熟知的花蓮樣貌。在旅行的路上,走訪多元的原住民文化、日本時期遺留的舊址,再到豐富的人文風景,走入山海間的美麗慢城。

 
 

參考資料:《歷史花蓮》,彭明輝著,財團法人花蓮洄瀾文教基金會出版。

 

旅居往昔的花蓮,時代的記憶

當我們走過時代的記憶

過往的故事,落成了美好的花蓮

這次,更邀請同樣嚮往的妳

坐擁日光山色,日式老屋的樸實自在

在流轉的歲月裡,走入溫柔緩慢的洄瀾生活

鄰近奇萊的簡約山居|初櫻・見晴

火車駛開薄薄的霧氣,拔地而起的大山沿途聳立,遠處隱約的奇萊峰巒,順著太平洋的引領,朦朧陽光下,花蓮的秀麗更添了幾分韻味。駕車駛進林蔭小路,右側遠方山腳下是溫順的牛群,左側幾棵小樹雀躍著妳的光臨,一幢淺粉的磚房溫柔等待,陽光悄然灑落在屋牆上──初櫻.見晴

前往旅宿
復刻日式的溫馨老屋|福屋

踏著輕盈的步伐為旅行拉開序曲,花蓮自在的氛圍讓迷路成為旅途的日常,比劃著地圖,終於在尋常小巷裡找到那幢老屋,從日本昭和時代遺留的小巧寧靜,因為位在福建街而有了可愛的名字,福屋,走進日式屋簷下、聚在窗櫺旁,披著暖溢的日光,一起探尋舊時光陰的美好日常。

前往旅宿
分享生活的風華老宅|法采時光

冬日的陽,和煦的光,暖和花蓮這座緩慢的城市。一幢素灰色三層樓老宅佇立於中華路,寶藍色的門裡藏著四十年歷史,衷於真心的生活分享,從昏黃的櫥窗望進去,遠遠地,一盞燈,一沙發,盼妳推開門,待妳輕觸她柔軟的心房──法采時光,流動的歲月風景中,人與人,最真摯溫暖的故事。

前往旅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