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咖啡機前,沖一杯咖啡,釀入遠方的天氣與土地,也調和生產與消費的倫理。坐在雙排書牆前方,這位戴著黑框眼鏡、溫厚沈穩的男子,正是台灣公平貿易的幕後推手、也是「生態綠」的創辦人徐文彥,以咖啡豆為起點,連結全世界的咖啡產地,更致力推動台灣倫理消費的社會實踐。
敢於衝撞,後戒嚴時代的社運青年
以公平貿易咖啡起家的「生態綠」,是台灣與華人地區第一位獲得國際公平貿易認證,也是台灣首波登錄創櫃買賣中心「創櫃板」企業,不僅與印尼、巴勒斯坦、衣索比亞、秘魯等全球35個咖啡生產者組織合作,也持續透過咖啡店、校園與企業演講推動公平貿易,更與台灣公平貿易協會、台北市府申請成為國際公平貿易組織一員。「生態綠」的起點,是來自一張創辦人徐文彥在英國念書時拿到的街頭傳單,而生態綠之於他,則是實踐社會理想的新里程。
一派沈穩溫和的文彥哥,笑稱自己年輕時是專職的激進社運份子,很難想像擁有社運背景的他,其實從小生長在教師家庭,爸媽都是桃園楊梅的客家人,儘管經濟環境不好,但受過完整日本教育、當過老師與日文翻譯的父親,也相當注重小孩的學養,受到豐富藏書的潛移默化、母親開放尊重的教育方式,加上姊姊書架上的社會學書籍,奠定他後來進入社會系、關懷社會的潛在影響。
國中時期遇上政府解嚴,時值社會運動風起雲湧,高中時更見證過野百合學運,他回憶著,那是一個政治看似開放、卻依然敏感的年代。但性格叛逆的他比誰都敢於挑戰權威,曾在高中第一篇週記大肆批評開學典禮的荒謬而被教官請去談話,也曾為了一窺黨政社團的運作而加入「三民主義研究社」。進了東海社會系之後,更主動加入校內學運社團,從當時的選舉觀察團、反核運動開始,經常上台北參加學運,也會關心台中在地的社會議題,街頭是他的教室、抗爭是他的必修課。畢業後繼續社運之路,志在勞工權益的他,卻因為機緣巧合進入環保聯盟,從此與環境議題結下不解之緣。
從 NGO、GO,到 PO 的多方組織歷練
沒有因為大學畢業而離開街頭,進入桃園環保聯盟的文彥哥,當時主要負責反核議題,時常在夜市擺一張桌子就開始演講、募集路人的公投連署,也經常為桃園當地的反污染、反開發議題發聲,後來轉到新桃花源基金會,更投入桃園的鄉土教育、社區總體營造的發展。
然而,面對非營利組織必須倚賴捐款無法自給營運,且在台灣募資不易的困境下,他開始嘗試申請政府補助、協辦政府活動,但多次執行地球日、環保科技展等經驗,反而讓他困惑自己的角色愈來愈像公關公司;「當基金會必須依靠政府補助、辦政府的活動,這樣還能監督政府嗎?」於是,他決定離開非營利組織,前進一般營利企業,企圖一窺組織管理與策略執行的全貌。兩年在外商汽車紮實的業務訓練,的確累積不少大型組織運作的know-how,但某天,當他走過公司的十字路口,看著對面銀行的玻璃門倒映出後方矗立的大樓,與鏡子裡穿著西裝而陌生的自己,他才赫然發現,「這不是我追求的工作、不是我要的人生。」當下決定離職,重回人生原本該有的軌道。
但計畫往往趕不上變化,原本在家準備出國念書的文彥哥,2000年受到環保聯盟的主管林正修邀請進入台北市政府;三年後到英國念了一年的環境社會學學位,2005年回國後進入立法院國會助理。文彥哥說,他之所以進入政府單位,「是因為意識到『掌握資源分配』的重要性,有機會、有資源就應該進入;如果你不進去,好機會可能會被壞人拿走。」更舉例,以往社運圈爭取多年才有一座永康公園,但林正修進入市府後,兩、三年時間就完成台北市多座公園的社區營造;不過他也體認到,公務體系在意漂亮文書勝過於辦事效率,在立法院必須疲於地方的紅白帖,對於懷抱實踐熱忱的文彥哥,政治幕僚並不是一份永遠的工作,也不是他能夠傾一生心力的事業。於是,他毅然決然離開;但長達十年,從 NGO 非營利組織、GO 營利組織到 PO 政府組織的豐富歷練,也成為他往後在台灣發展「公平貿易」的重要基石。
用一杯無定價咖啡,推廣公平貿易理念
文彥哥最早接觸到「公平貿易」概念,是2003年還在英國念書時,街頭拿到的一本宣傳冊,當時並不在意、將傳單收下,卻沒想到因此埋下未來理想的種子。他在英國跟著老師從事農業相關研究,回國後也累積不少對農業的實際觀察;而當時的女友余宛如也早在認識他之前,在美國遊學時遇到抵制星巴克的遊行活動,就此開啟她對資本社會不一樣的想法。後來一次朋友提及在日本推動公平貿易,讓他們開始研究什麼是「公平貿易」,共同翻譯維基百科、詳閱每條文獻,更決定將其商品引進台灣市場,從此踏上全新的創業之路──打造推動公平貿易的社會企業「生態綠」。
當時許多人正推動青年返鄉、小農價值,文彥哥則認為,最重要的關鍵還是在消費市場,必須先教育消費者何謂公平貿易、倫理消費,才能成功幫到生產端。比起多數有機商店,用「利己型」消費概念如「無毒防癌」等角度行銷,文彥哥更想推廣「利他型」的消費概念。過去八零年代消基會推動資訊透明化的消費者運動,他則期待能推行「消費者運動2.0」,用「有態度的消費、有意識的選擇」,帶動更友善的倫理消費環境。
於是,2006年,文彥哥從門檻較低的咖啡入手,用單一產品打穩品牌知名度;但原本志在推廣理念,協助申請國際公平貿易認證,卻接連在拜訪多間咖啡廠商碰壁後,他遂而決定開設咖啡店,花一年時間苦讀37篇論文,用科學方法自學咖啡。此時宛如也離職正式加入生態綠,他們親自飛到世界各個咖啡產地洽談;在杭州南路的台大法學院附近,以低房租、無裝潢的超小間店面,販售沒有定價的公平貿易咖啡,除了引起話題討論,文彥哥也認為這是教育消費者的最佳機會,為不知如何付費的消費者解說生產過程,藉此讓消費者思考「何謂商品價值」與商品生產背後的社會成本,更將「公平貿易」植入台灣社會,等待發芽成長。
從產品到通路,再回到政治參與,為了一個更好的社會
而深知最終目標在通路的生態綠,並不以咖啡店為限,第一年就開始批發豆子給其他咖啡店,第二年打入天和、誠品等知名通路,也接連在大台北地區開了五間咖啡店。更在2014年創櫃,從咖啡延伸到茶葉、啤酒等不同商品,積極將公平貿易的理念推廣到延伸到各式通路。即將邁向十一年的生態綠,不僅是產品銷售,而是持續以公平貿易為初心,創造促進有機農作生產的友善消費環境,更將影響力擴及每個消費者的心中。
如今,余宛如獲民進黨邀請出任不分區立委,希望能從自身經驗著力改善「青創、社企、數位經濟與女性職場平權」等議題。而文彥哥對於生態綠,還有更多計畫與理想,期待台灣社會能更多元開放、更具關懷地對待每個人與腳下的土地,更企盼台灣能培養出更成熟的消費市場,給予生產者更友善的環境。
過去活躍於街頭、衝撞體制的少年,現在透過新型態的社會企業、串連產地與市場,實踐他心中關懷弱勢與平權的熱切理想。當文彥哥坐在辦公室一隅,旁邊排列著印製「生態綠」字樣的咖啡與茶包組合,手中那杯熱拿鐵的一朵朵拉花,也像是他多年來匍匐的一哩哩夢想道路,在每個人的餐桌、每個人的日常,飄散蘊含溫度的咖啡香。
照片|人間猫攝影(Website / Facebook /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