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承接日治時期的政商與文化發展,現今是台灣金融與藝文的首要之地,更藏著許多妳不曾注意的日式風景, Dear b&b 繼府城台南之後,細選十座台北日式建築、三種百年體會,邀妳走進老台北的黃金歲月!
重返台北銀座,政商要地的榮町風華
國立台灣博物館旁的「原日本勸業銀行台北支店」,是標誌「提倡實業」的勸業銀行於1933年落成的首座台灣分行。不同於當時流行的希臘羅馬風格,台北支店以高大寬厚的柱列、山牆上的獸頭浮雕等馬雅文明建築形式,後來的台南支店也採相仿形式。現在開放為國立台灣博物館土銀展示館,舊時金庫內展出銀行成立早期的銀行帳冊、土地測量儀器等文物,展演土地金融的昔今流變。
座落於昔日的有「台北銀座」美名的榮町,台灣第一家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因有七層樓高而喚作七重天,1932年開幕時,不僅是台北僅次於總督府的民間最高建築,也配有電梯、開設唱片部與演講場,更被稱作台灣第一個「現代化的櫥窗」。現在雖是外加玻璃帷幕的銀行大樓,但從衡陽路博愛路口的舊菊元百貨,與鄰近的老洋樓、拱形騎樓,想望當年的銀座榮景。
有台灣政治核心之稱的「台北賓館」,前身為台灣總督官邸,與當時的總督府、現在的總統府僅有一路之隔,是舉行國宴、招待外賓等活動的重要場所,日治時期曾接待裕仁皇太子,也是後來的昭和天皇。以馬薩式斜頂、希臘山牆、羅馬柱式和巴洛克的華麗雕飾,內外結合日式、西洋式庭園,是台灣指標性的和洋建築之一,現在於假日對外開放,讓妳親訪這幢富麗堂皇的百年洋樓。
原為台北公會堂的中山堂,是為了紀念日本昭和天皇登基,落成於1936年的台灣第一個會展建築,是規模僅次於東京、大阪及名古屋的第四大公會堂,且出自於日本知名建築家井手薰。日治時期作為展覽、電影與天文觀測等集會場所,戰後也曾是款待多國總統、國民大會開會的場地,近年則成為兼具教育與休閒的藝文沙龍。
日式舊時光,街屋與宿舍的藝文新創意
當腳步隨著時間返回大稻埕,現在寫著「小藝埕」的文化街屋,在新時代的藝文創意中再現活力。保留紅磚與灰牆的古樸,沿著騎樓從迪化街的入口「屈臣氏大藥房」逛起,穿過百年洋樓的時光隧道,在樓廊與街屋之間,相遇台灣在地品牌、手作創意小物與獨立書店,也沖熱了一杯杯的咖啡與茶香。
位在古亭河濱的「紀州庵文學森林」,原是日治時期的料理屋,取名自日本和歌山一帶的地名紀州,當時結合新店溪的時節漁獲,也有能夠捕撈鮮魚、直送料理給客人的屋形船,與飄揚的酒旗明媚水岸。時光流轉至今,歷經大火重建、社區營造等,紀州庵以文學館的面貌,結合藝文展覽、茶館與書店賦予文學森林全新的可能。
漫步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附近的齊東老街,原為「幸町職務官舍群」的台北琹道館、齊東詩社,保有日式木造宿舍格局,穿過走廊、望著窗外靜謐的庭園,隨著琹道館內雅緻的古琴音樂,齊東詩社所展示的文學手稿,遙想過往歲月,感受木屋房內的和緩時光。
漫遊北投,溫泉鄉的百年記憶
鄰近北投公園的瀧乃湯,是北投現存最古老的公共浴池,也是唯一僅存的北投三大名湯之一,原是日治時期約1907年設立的大眾男湯,提供給日本軍人療養使用,取自北投的青磺溫泉、以石塊砌造浴池;戰後多了女湯、開放為大眾浴場,現在更延續了日式湯屋的懷舊樸實,讓妳沐浴在溫泉流光。
北投普濟寺,是台灣少見的日本真言宗寺院,現在也保有日式祭拜儀式,落成於明治時代的1905年,以高級檜木、福杉等建造,因為通風及採光良好而有了「會呼吸的房子」的美譽。這裡建築式樣簡樸典雅,不僅供奉守護北投溫泉的湯守觀音,也有當地虔信求子的子安地藏,百年來,香火依然繚繞於山林靜謐。
行過北投溫泉路一帶,探進位在幽雅路的北投文物館,原為建於1920年的溫泉旅館「佳山旅館」,戰後曾用於安置軍民、也曾是官員的招待所;後來輾轉拍賣為私人豪宅,收藏臺灣民藝文物,現在是日本茶道裏千家教學場所,設有書畫展覽,也能在日式屋舍內品嚐懷石料理,一撚茶香與時光的細緻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