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霧台

魯魯灣

(此旅宿已暫停營運,恕無法提供訂房相關資訊)

山腳下的溫暖款待,飄香創意原民新饗宴

+54

瀏覽照片

Dear b&b 三心允諾認證

住一晚魯凱族的美感之家、美味的新式創意原住民料理、認識部落飲食文化的基地、充滿故事的頭目之子主人巴魯

旅宿記敘

帶你走進旅宿的精彩風景

山腳下的溫暖款待,飄香創意原民新饗宴

山間小路的果菜小貨車播放著原民歌謠在風裡唱著,為陽光下慵懶的山腳村落捎來幾分活力,那日驅著車來到屏東禮納里部落,因為風災關係而搬遷至山腳下的永久屋社區,靜謐的平日只有幾個塗上鮮豔原民風采的店家與隨性的旅人散落街道,偶然小貓越過腳邊,跟著妳走進巷尾小廣場邊,隨那幢溫馨的頭目家餐桌上之飄香氣味探前,來到以魯凱族姓氏命名、頭目太陽之子魯魯灣的家,石板元素與綠意拼貼,戶外空間上映著圖騰的米白布簾、悠揚的音樂緩緩流瀉,搭上獨特的斜木屋頂,別具一格的美感與美味自在交織於此方。

 

 

溫暖小家裡的暖心之夜

「進來吧!歡迎歡迎。」旅宿男主人巴魯推開白色木門走出,溫煦的聲線如冬季裡的暖陽,先給予旅人舟車勞頓後的心安;走進兩層樓的小家,溫黃燈光下,一樓的大木桌已鋪上餐巾準備迎接中午旅人預約的風味餐宴,溫暖的氛圍也在貼於牆上的家族照片與頭目家專屬的原民器物中將妳包圍,那些精緻的百合花頭飾、印有百步蛇的傳統陶壺,都讓日常與遠古的美好工藝疊映。

 

巴魯帶著妳們走上沿步相伴山野食材可愛插畫的木造樓梯來到二樓,斜屋頂下窩藏著溫馨客廳內的柔軟沙發,在上頭發呆看著窗外的藍天與街道風景都能讓心休憩,兩間雅房分別為二人及四人的選擇,小巧簡單的房間裝飾著巴魯爺爺的木雕,窗邊的木架上擺著軟綿舒白的床、一張木桌或沙發,房內沒有繁複裝飾,而是以溫暖人情與窗外的清新空氣給予旅人一夜暖心款待。

 

 
 

品一餐嶄新原民創意饗宴

除了住宿,魯魯灣更是讓許多旅人遠道而來的風味家居餐廳,不制式的原民餐桌,妳可以在玻璃屋的日光下品嚐、也能在屋內歡聚用餐,而料理更是主人巴魯親自探尋山間野菜肉食,佐以新式手法所創作出來的原民風味饗宴,隨四季稍有變化的食材,不變的是料理的初心,渴望將原民風味的傳統料理透過舌尖傳遞,巴魯在自己生活餐桌上開始了食材文化的復興與實踐,旅人只要提前預約就能享用。

 

那日相伴著屋外午後的微風,在餐桌上一株株鮮花的清香中展開了味蕾的感動——從包裹豬肉及小米的道地前菜吉那福和阿粨、自然鮮甜的紅藜沙拉,還有結合甘薯與甜菜根的鳳梨烤豬肉,及佐上道地香料馬告的烤魚、刺蔥烤雞腿,每口都融合了多元風味及恰好口感,再配上溫熱的香菇花椰菜飯和樹豆排骨湯讓心豐暖知足,而餐後再搭配一球灑上芋頭粉的蛋糕冰淇淋,更是融化心頭。

 

 
 

聽風聽故事的耳朵,散步禮納里

翌日清晨,屋外鳥鳴將妳們輕輕喚醒,推開窗後山林的清新空氣沁入心底;妳緩步走下樓梯,尚未完全清醒的街道矇著幾分霧氣,坐在屋邊轉角的石椅上,妳想著昨日巴魯與妳們訴說的那些部落故事與字句,在清雅的米白圖騰布簾下隨風搖曳。

 

天漸亮,跟著在地山川琉璃吊橋的導覽大哥一起聆聽部落文化與歷史故事、體驗部落的傳統飲食製作,或自己散步禮納里,在這一個被命名「脫鞋子的部落」的人情小村莊,有著最真切難忘的美味與保留完整的山林原民文化,彷彿也於此嚐進了那些妳未必有過、卻與這座山林更貼近的生活,更在魯魯灣的款待下,於心底蒐藏了一夜部落傳承的味之記憶。

 

 

主人故事

關於旅宿主人的動人故事

巴魯.從城市到山林,頭目之子的人生變奏曲

從城市到山林,我們來到禮納里部落的魯魯灣旅宿餐館,身為頭目之子的主人巴魯推開門,一頂登山帽配上白色廚裙,膠框眼鏡下的大眼濃眉藏匿,說起話來好似曬進了山林的空氣緩而清新:「進來吧,歡迎妳們。」磁性嗓音讓真誠字句更如冬日暖陽般和煦,總能隱隱感覺到他與土生土長的原住民不一樣的氣息——留著原始血液,卻自出生到35歲都住在台北城市人的環境與身軀,他從八八風災後回鄉幫忙的動念起心,到不適應下反覆地自我梳理;從幾乎陌生的部落記憶,到如今開始原民文化的食材復興,迷惘足跡在歷經山林奇境後,終落腳家鄉山腳下的美好安定;故事搭著身後廚房傳來的陣陣香氣,化作一幕幕迷人的山中奇景。

 

 

從台北大城回到山腳部落

連附於祖靈廣場邊,有著與其他連棟永久屋不同造型的魯魯灣,小木屋斜屋頂下搖曳著淡色圖騰布簾的獨特風情,還佇立著專屬的祖靈柱,「這是我祖父的雕刻,細看彷彿用生命雕進了他的一生。」巴魯真摯地向我們介紹著,而這裡正是魯凱部落頭目的家,角色仍扮演著居民及日常祭典間的重要靈魂,但隨著現代化的時光,過往部落文化逐漸清淡,神秘面紗似乎也顯得更親近了些,甚至成為每個旅人都能拜訪的溫暖之家。

 

主人巴魯雖承襲著家族的頭目血液,35歲前的環境卻與所有城市人大同小異,出生台北、念視覺傳達設計,畢業後進入大飯店做管理,步調快速的生活與大自然漸漸疏離,山林部落中「頭目之子」的身份似乎從來只是一個代名,不具任何感覺與意義,像個秘密消融在城市的霓虹裡,直到那場大雨,滂沱帶來山坡中的滾滾泥流、狂風侵襲高處原始的部落,電視裡反覆重播家鄉在八八風災下的慘重情景,此時父母的期許加上心底冥冥中召喚的指引,巴魯決定回到原鄉災區幫忙,竟也意外開展了另一段意想不到的尋根旅程,直到如今還能與我們詳細解說部落文化。

 
 

山林奇遇,喚回與故鄉的深刻連結

「這裡的晚上真的都沒事做啊!」巴魯笑著回憶起初期以工代賑的日子,他加入了在禮納里部落新址一邊長期生活、一邊支援蓋永久屋的行列,只是山林中的一切都使他陌生,靜謐的夜晚、悠緩的步調,長期累積的環境落差下,返鄉之路對他來說崎嶇而難以適應,然而一切卻在一次與族人前往山林送迎祖靈的過程裡有了轉機,只因那深刻的奇遇——「那時沿路蝴蝶、小鳥伴飛,好像知道我們在送行,空氣裡瀰漫一種奇異的氛圍,各式生靈隨著隊伍的腳步甦醒,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有山中精靈的存在。」古老的傳說重生在巴魯的五感裡,奇幻卻真實的信念像一種奇妙力量,灌注巴魯生命,開啟他與故鄉山林的深刻連結。

 

那次的奇遇後,過往習於城市喧囂的巴魯開始能在靜謐的山裡尋見歸屬感,更時常一個人跑到山崖峭壁邊的一塊大岩石上想事情,他終於能在遼闊的風景裡自在呼吸,也在大自然的陪伴下反覆梳理自己,開始思考自己與這片土地的關聯性、能繼續為故鄉做點什麼事情,能量與陪伴如涼快風息,拂過峭壁上男人曾感到格格不入而孤寂的獨自身影。

 
 

參與社區,以食材文化復興故鄉土地

「這是我那時和夥伴們一起製作的部落專刊,妳們有興趣可以翻翻看!」因緣際會下,巴魯開始參與社區的營造工作,也激發他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甚而製作了涵蓋部落組織、器具傳說及飲食文化的部落口傳史書籍,在親身前往山中及探訪部落耆老的過程中,原本就喜歡原住民圍聚吃食風氣及自給自足生活模式的巴魯,更開始有了以傳統食材復興土地的念頭!

 

相信飲食能夠最直接地傳遞文化屬性,也希望做出真正深入部落,而不只是短視的觀光產業之復興,2016年起,巴魯擁著過往曾在餐廳半工半讀的經驗、大學視覺傳達的專業,加上過往深刻的原住民傳統食材田野調查,開啟了魯魯灣餐廳的經營,食譜則是一邊向部落媽媽討教,一邊上網自學,佐以低油低鹽的健康新式手法創意料理,繼而變化出一道道令人驚喜萬分的餐飲,新鮮又飽含傳統文化的餐桌果然帶動了來訪社區的人潮,也讓巴魯的飲食復興運動有了美好的進展持續至今。

 

「感謝陽光、土地、水、祖靈。」巴魯在魯魯灣的簡介下這麼寫著,屋裡牆面還張貼著一張張父母及原鄉的照片,復古部落回憶深刻地印在生活中的日常情景;從一個在城市長大、對於部落完全陌生的台北人,到如今利用傳統飲食傳遞文化、找回歸屬靈魂的太陽頭目之子,巴魯的返鄉之旅不僅是一場山林奇遇記,更是一首找回自己的人生變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