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蘭嶼到台灣闖蕩,緣牽人生夥伴
野銀部落,Ivalino在達悟語是「馬鞍藤」,根據祖先口傳的故事,他們最早的祖先從菲律賓巴丹島過海而來,相傳當時與菲律賓之間,海底有一條馬鞍藤相互聯繫而得名;身為最後一個到蘭嶼的部落,因為佔不到最好的水源地、人數最少,早年不同部落會相互征戰時,他們對外更是團結。
「我小時候住在地下屋。」二哥回憶當時地下屋沒有電、夏天睡涼亭,上廁所還得走到海邊,甚至洗澡也得到鄰近的冷泉源頭洗芋頭、地瓜時,才能順便洗身體。國中畢業後就到台灣打拚,為了打工賺錢,一路唸餐飲、飯店實習,卻未料富貴手提前終止了他的廚師夢;於是他什麼都做、都嚐試,直到30歲那年,蘭嶼剛開始發展民宿,二哥就跟著姊姊一起回來整修老家,不只帶浮潛、做夜觀、爬大天池、接遊覽車導覽,也同時重新學習蘭嶼的文化。
問到認識二嫂的過程,他們都說是一次「因緣際會」有如筆友的緣分牽起契機,更沒想到現在一身休閒輕鬆的二嫂,以前是在大城市工作的都會女子,當時辭職來蘭嶼,公司還擔心她不適應、主動為她留職停薪。不曾來過蘭嶼的她,第一印象是驚奇豬、羊路上放養,一下車遇到羊大便;尤其她怕海、怕熱、怕曬黑,每次到海邊都做好全身防曬,笑說人生往往一猶豫就錯過了,「應該就是為了一個人而來。」
守護地下屋的根基,用文化帶觀光走
「家屋是根,是祖先留下來的老家。」慶幸當年政府補助改建國宅,野銀部落長輩致力保存地下屋,至今還有三十多個家屋、也是蘭嶼最多地下屋的部落;二哥語重心長,這是第一代祖先胼手胝足、走出來的根基,每個人只是繼承、只能使用,並沒有拆掉的權利,他會在有生之年守護老家,將來才能挺著胸膛見祖先。談及蘭嶼的觀光發展,他更篤定地說,「文化帶觀光」才能源遠流長,若文化底蘊沒辦法扎根、把文化當作生意的跳板,永遠只是浮萍;觀摩日本的町家、金門的古厝,傳統地下屋、拼板舟正是蘭嶼的最大特色,當你對自己、對文化擁有自信,就能讓別人欣賞你。
「這是我的家、我的島,我也走不了。」不同於外來投資客,帶著源源不絕的資金進來,能夠隨時離開蘭嶼;為了讓更多人認識這座島嶼的內在,不只地下主屋的文化導覽,二哥與家人也將工作房開放為民宿房間,他總告訴客人,「這是我的老家,請你好好愛它。」話不用多,只消一句就道盡他對老家、對文化的驕傲與情感。
夫妻是互相學習,更把客人當家人
「下次見面都是有緣,在離島很看緣分,客人能不能進島是老天爺決定的。」對於二哥,經營民宿近二十年頭,他經營的不單是住宿,而是當作一個品牌,給予客人溫度,二嫂也同樣把民宿當小孩照顧,「我們都把客人當家人,從接船就開始認識。」每次想著今天又要接新朋友,遇到投緣的客人,港口送別還捨不得到差點掉淚。
他們天天24小時相處,既是什麼都能聊的夫妻,也是互相「鞭策」的工作夥伴,當天蠍座的二哥遇上巨蟹座的二嫂,一吵架會硬碰硬,二嫂笑說起初吵架會自己開車出門,但現在,「不爽對方的時候,就多插一個訂單讓他忙!」我們聽了紛紛大笑吵架賺更多。同樣高度獨立、也擁有屬於他們的默契,經常忙中偷樂子,無論是送客到碼頭搭船直奔墾丁後壁湖,夜晚逛墾丁大街、隔天再搭早班回蘭嶼;或是淡季環島旅行,一次玩到基隆,看到往馬祖的船就跳上去。相伴超過十年,二哥學習二嫂的凡事不苟且,二嫂也學習二哥的樂觀豁達,「人生不是完美,要把對方的缺點看成另一種優點。」
二哥最喜歡從中橫公路遠眺野銀前方的海,海浪平靜的時候最美;如果海正波濤洶湧,他的內心也會隨之起伏,唯有摸到海水而得以平靜踏實。之於二嫂,來蘭嶼生活學會看天氣、看風向,也支持肩負文化傳承使命的二哥,分享島嶼的美,同守如家人一樣存在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