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 218
洄瀾城的日和風景;百年昭和記憶,花蓮十大日本建築巡禮

高山巍峨、洄瀾壯闊

花蓮,座落在台灣東方的美好境地

藏著許多日治時期的房舍,以及說不完的老故事

 

今天,邀妳用旅行的腳步

在花蓮的十大日本建築,重遇百年昭和記憶

懷抱著大山大海的花蓮,同時擁有台灣前二個日本移民村,街道間也保留許多日治時期的老屋和舊工廠,更伴隨著不同年代的人們,繼續生活至今。今天,邀妳用旅行的腳步寫入故事,在花蓮的十大日本建築,重遇百年昭和記憶。

 
 

懷想洄瀾舊事,日式宿舍的昭和生活

喜歡老房子的妳,來到花蓮市區,先來探訪保存完好的日式木造宿舍,既體現昭和時期的建築之美,也正娓娓道來洄瀾的生活舊事。

 

郭子究音樂文化館,是為了紀念「洄瀾音樂之父」郭子究先生,他不僅是知名的音樂創作人,譜出多首合唱曲目,也深耕花蓮的音樂教育長達四十年。音樂館改自昔日的花蓮高中宿舍群,曾作日治時期的高階官員寓所,和位在對面的郭子究故居,同樣保有日式木造建築的樸實,現在對外開放預約參觀,週末常舉辦音樂會,在悠揚的樂聲中,靜靜傾聽舊城故事。

 

美崙溪畔的「將軍府」日式宿舍群,座落在距離松園別館不遠的中正橋旁,日治時期為花蓮高級官舍,曾由指揮官中村大佐和各階級軍官住居,以檜木搭建,也有圍牆、花圃等典型和式格局。後來在民生社區爭取下列為古蹟,不但能入內參觀,也能租借浴衣,行過夫妻樹旁的小路,行過花蓮近百年的昭和記憶。

 

位在花蓮女中對面的「舊花蓮港高等女學校宿舍」,於昭和時期1927年建造,以往是歷任校長的宿舍。建築內部以傳統日本工法建造,使用台灣檜木為樑柱,外牆採用防雨隔溫的雨淋板,典雅而細緻。現在則是花蓮女中校史館,除了展示文物、不定期舉辦展覽,也曾外借劇組拍戲,屋外的牆上更掛滿繪馬褂,寫著歷屆學生的許願與美好期許。

 

午後散策,花蓮市區文創小散步

在花蓮熱鬧的街道間,也留有不少日治時期的工廠和屋房,更隨時間更迭,注入新的創意、新的生活記憶,適合來趟午後小散步,走入揉合文創的老時光。

 

曾是花蓮舊火車站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最初於1909年成立,現有建築為1932年改建而成,包含日治時代的花蓮港出張所、鐵路醫院、鐵道工務段、警務段和日式宿舍群,現在開放為鐵道的文物展示,也有週六的販售小農蔬果的花蓮好事集、每個月第一個週日的創藝寶市集,讓妳在追尋鐵道之餘,也能發掘在地的創意好物。

 

距離蔥油餅街不遠,街邊隱著一抹鵝黃的「時光二手書店」,拉開木門,也恍若跨越了一甲子歲月,空間樸實懷舊,一屋子二手書沿著牆面陳列,吧檯內正煮熱咖啡與花茶,桌椅錯落在書牆之間,還有幾隻貓咪慵懶打盹,不妨點杯飲料、找個角落好好讀一本書,享受花蓮的緩慢與寧靜。

 

由花蓮舊酒廠改建的「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於日治時期1913年時建造,當時的花蓮港工場以製造紅酒、米酒為主,戰後依然持續釀酒超過六十年。近期改為文創園區,除了有舉辦藝文活動、藝術節與展覽的大型空間,也有花蓮唯一完整的小劇場,還有餐飲與創意團隊入駐,為花蓮打開藝文的新頁。

 

鄰近花蓮文創園區的中華路上,「木三鐵店」是昔日打鐵街僅存的唯一店家,儘管不復50年代的礦業榮景,但是矗立街口的魚鱗式古法建構的木牆、褪色的墨字招牌,依然鏗鏘敲打著鐵器,架上陳列著老闆親手鍛造的刀具,更為農人復刻古早農具、為日本新移民訂製暖爐上的鉤環與鐵器,保有機器難以取代的打鐵工藝與歷史鎔鑄的痕印。

 
 

昔日花蓮港,追尋日本移民記憶

日治時期的花東一帶,總督府為了建立日本農業經營模式,曾設有許多日本移民村,也有順應產業需求的伐木社區。原來,在看來平常的台灣農村,也藏著不為人知的日本移民記憶。

 

座落在花蓮吉安鄉的「慶修院」,於1917年創建,當時順應台灣第一個官營的日本移民村「吉野村」,建造吉野圳、吉野神社與真言宗吉野布教所,也就是後來的慶修院。既有日治時期信仰的弘法大師空海、不動明王與毘沙門天王,也有戰後改奉的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更有行遍日本四國地區88所寺廟請回的88尊石佛,在人們的虔敬心意中,演繹江戶寺院之美。

 

現為壽豐文史館的「豐田移民村警察廳舍」,則是隨第二個日本移民村「豐田村」所建,從鄰近的街道格式、日式民房、老菸樓與鳥居,「移民指導所」、「舊花蓮港廳豐田小學校劍道館」、「壽豐豐裡村日本移民墓園」等歷史建築可以窺見村落樣貌。戰後日本人離台、客家人遷入聚落,舊警察廳舍後來轉作派出所,現在則是壽豐鄉客家生活館,敘說壽豐的故事。

 

花蓮鳳林山間的「林田山林業文化園區」,林田山是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的台灣第四大林場,日治時期稱作「森坂」,已有近百年歷史,後來建造鐵道、員工宿舍、醫務室和學校等形成伐木社區。雖然伐木業沒落、山城榮景不再,但後來作為文物展示館,當妳沿著舊鐵道,探訪木屋房與小學司令台,也探進日本遺落在花蓮的百年過往。

 

漫步花蓮今昔,旅居舊空間的新日常

跨越了中央山脈,也跨越了花蓮港的一世紀

日治時期留下的鐵道、宿舍群與市街景象,記載著花蓮的往昔

 

曾經的老宿舍與舊穀倉,注入新時代的美學

一樹桂花香、一屋子二手雜貨,與花蓮的人情烘暖了巷弄老宅邸

我們,跨越了舊空間,旅居花蓮的生活新日常

花蓮港舊穀倉與新美學|葉宿文旅

陽光漫灑,在港邊的大條馬路上邂逅一幢留駐時光的人文建築──葉宿文旅,以從前港務局同仁的老宿舍與舊穀倉蛻變而生,磨石子的沉灰色牆面,現代黑色邊框窗戶,散發舊時代的復古氣息卻又注入了新穎的活力,經過設計師們的巧手打造,成為充滿故事而蘊藏豐厚人文底蘊的文化旅店。

前往旅宿
林森巷弄小市集桂花香|桂憩

離午後還有幾小時的晨光,陽光熱烈地已經落腳旁,跟著妳一同在花蓮市區散步。巷弄兩側低矮建築順著煙燻色白牆,忽地一股幽雅的桂花氤氳香迎面撲來,妳發現身旁住宅有個小巧木製砧板懸掛在樹枝門把上,清秀白色的字跡工整地寫上「桂憩」,邀妳一起在這豔日的桂花樹蔭下靜靜休憩。

前往旅宿
後站二手雜貨溫馨家居|有的沒的

在所有關乎夏天的記憶裡,總有一筆是屬於花蓮的良辰美景,不僅是臨山面海的恣意,更是花蓮人們專注生活的純粹與初心。這裡所有二手物件都收納著真心,一切軌跡都關於生命,更實現了循環有機的人情。推開門,生活最質樸的面貌不在他方,而是在「有的沒的」,妳即將走入的溫暖風景。

前往旅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