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北沿著公路,鑽入一口一口的山洞,每一過,就褪去一層紛擾,放下一擔世俗煩惱。遠遠地在山谷天際間,看見幾朵輕巧的天燈緩緩而上,妳知道,平溪到了!
這裡埋藏著幾個世代的生活軌跡,隨著妳在老街上穿梭尋寶、在三坑溪邊緩步徐行,將昔日礦區小鎮的古樸風味緩緩道出。轉進不知名的小巷弄,三戶連排平房,找到門牌三坑15號,門前略有斑駁的公園椅上放著塊木招牌──紅裡子,就像平常人家,靜靜地隱身在山間霧裡,等待旅人的到來。
與世無爭的古鎮樣貌
翻過山,來到「地無三里平之村」的古鎮,山地地形構成平溪與世無爭的天然界線,而這天的陰雨綿綿,更夾帶了時代的輝煌與衰落,在濃霧中吐露著無聲的故事給每個有幸聆聽的旅人。停好車,主人聖凱已經在父親經營的明通雅舍前等著我們,聖凱帶領我們走進老街,一邊沈穩地道出他的平溪記憶,字字句句都承載著聖凱對家鄉的情感。
老街沿著山坡,穿越鐵道兩側,火車經過時轟隆轟隆地提醒妳,時光,正緩緩後退:阿嬤的柑仔店、鄉土小吃店⋯⋯,偶有三兩隻小貓小狗輕跳而過,當地老人家在門前閒話家常,便是平溪尋常日子裡最真實的生活樣貌。穿過老街,一旁的三坑溪清澈見底,七年級的聖凱像個大男孩般興奮地指著說,這是他們小時候玩耍的地方,彷彿依稀還能聽到孩子的笑聲繚繞整個山谷。

不同世代的民藝之旅
隨著聖凱的步伐,紅裡子就隱身在一排古宅之中。推開木門,脫下鞋,踩上暖色的木地板,一盞盞黃橙色的燈光撒下,頓時褪去山中濕氣。屋內一大片的紅磚牆、高聳的三角屋頂、木頭支架和爐灶,處處可見昔日光景:簡單的平房,兩張大床和一甲子的歷史,就足以讓妳們在山城歲月的時光中,歡聚彼此,珍視情誼。
回溯當年,這裡是礦業鼎盛時興建的平房,但爾後經濟活動移轉、青年出走,小鎮被時代所遺忘,但還好天燈一直都在,點亮時光的溫度,帶回年輕的旅人與興業的青年,聖凱,就讓這幢老屋從山城歷史中重獲新生。
對老東西情有獨鍾的聖凱,裡頭的佈置都是他的收藏:阿公的書桌;阿嬤的車縫機;跳蚤市場的棉被箱,和2002年天燈節的旗幟,就掛在哪兒成了門簾,讓不同世代的記憶在這交會,就是她最適合這裡的樣子。

既快不起來,那就慢慢吸吐
身在環山田野的擁抱中,妳可以在門外長椅上和眼前的農作一同呼息、望向與妳對坐的山頭放空瀟灑;妳可以在巷弄間穿梭探索,和當地好客的居民閒聊趣事;也可以在沒有霓虹燈、任自然擺佈的溪邊小徑,聽溪水潺潺、望白雲悠悠;更可以和許久不見的好友,在房內玩上幾場桌遊,渡過閒適而寧靜的夜晚。
一覺醒來,聖凱便帶著裝有早餐的野餐籃,上山親自與妳道聲早安,用吐司、抹醬、煎蛋、水果,和一杯當地盛產的天燈包種茶,親切將妳喚醒。
「平溪是個快不起來的地方。」聖凱說,既然快不起來,那就隨這兒的氣息慢慢吸吐、靜靜安適,在礦區古厝中,漫步重溫小鎮的哀愁喜樂,在日昇月落間,做一回悠然時空的旅人。